疏血通注射液专家共识发布会

随着中成药越来越受到中西医临床医生和患者的认可,临床应用也更加广泛,中成药的临床疗效与安全问题也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关于如何指导临床医生规范、安全用药,目前还缺乏成熟的方法、有效的举措,为此中华中医药学会委托内科分会选择中风病临床常用的疏血通注射液成立专项小组,由孙塑伦教授担任组长,高颖教授等30多名专家共同参与的《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召开了三次共识会议,邀请了涵盖中医、中西医结合、西医、循证医学、药理学多学科的专家,围绕疏血通注射液临床应用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循证医学的分析与梳理并有机结合了专家的临床经验,从适应证、中医证候、禁忌证、干预时点、用药剂量与疗程、合并用药、药物不良反应7大方面,制定了临床上可操作性强、科学规范的专家共识,对于临床医师合理安全使用给出指导意见。

 

2018年1月19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华中医学会中风病防治协同创新共同体成立大会暨中风病防治医药创新论坛》会上,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高颖副院长在本次共同体大会上发布并解读了《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九芝堂董事长李振国先生当选共同体大会副主任委员并出席本次会议。

 

目前,共识已发表于《中医杂志》。

 

孙塑伦教授:共识要紧密结合临床

  

孙塑伦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在中华中医药学会的具体指导和组织下,今天正式成立中华中医药学会中风病防治协同创新共同体(简称“共同体”),共同体将更好地发挥在防治中风病中的协同作用,实现产学研职能互补,多学科协同参与。未来如何建设共同体,以下几点意见供参考,一是要构建共同体协作的网络;二是要提升技术水平;三要搭建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四要建立适用技术推广平台;五要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期望大家集思广益,共同构建好共同体!

孙老提到:共识的编制既不能超出药品说明书范围,也要弥补中成药:中医看不懂西医也看不明白,在适应症、用药时机等等方面,将循证医学的文献证据与多学科的专家临床经验有机结合起来,使得共识能够紧密结合临床,指导临床用药。


高颖院长:共识发布与解读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高颖教授在报告中提到选择疏血通注射液的原因,20年前,疏血通注射液的临床试验在东直门医院展开,随后成功上市,共识编写的专家组成员很多都参与过疏血通注射液的试验。

 

高颖教授强调共识编写的关键与难点是如何梳理出关键的临床问题:如中医适应症是否涵盖中风病的“中经络”、“中脏腑”?是否需要中医辩证?针对不同卒中亚 型,临床用药有何分别?中风病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是否均适用?等,针对这些问题,共识均给出意见:推荐疏血通注射液用于脑梗死急性期,包括进展性或复发性脑梗死;如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仍存在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或再次出现发作性眩晕、肢体麻木、力弱等症状时,建议使用疏血通注射液;按照国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分型,疏血通注射液可以应用于急性脑梗死OCSP与TOAST各类亚型;疏血通注射液可应用于缺血性中风病中经络(不存在意识障碍)与中脏腑(存在意识障碍);在应用疏血通注射液的基础上,建议综合其他症候要素特点内风、内火、痰湿、气虚、阴虚等,联合其他功效的中成药或中药汤剂进行辩证治疗。

 

该共识切实为临床医师提供指导,如针对临床常遇到干预启动时点是否越早用药越好?急性期使用活血中药的出血转化风险如何衡量?最佳剂量和疗程等关键问题,共识均给出指导意见: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干预时点应尽量前移,可在发病24h以内启动治疗;若为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者,应推迟到溶栓24h以后。建议按照说明书用药剂量(6ml/d),特殊情况下,可根据患者病情和文献依据适当进行剂量调整,如伴有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者可以适当增加用药剂量;用药疗程建议为7~14天,若病情进展或存在高纤凝状态时可适当延长。

 

通过检索已经发表的中成药及西药的专家共识,将共识综合《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三类编写体例的优点,根据中药注射剂的特点,围绕临床应用中的关键问题,确定了共识的编写体例。同时,在编制共识时,一边梳理证据一边书写共识,并非先写成综述再整理,而是围绕一个临床问题阐述文献证据,更贴近临床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