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天坛会|疏血通证据在握,树中药注射剂典范

6月29日,在中国卒中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上,“友搏药业(疏血通®)卫星会”再次闪耀大会,内容精彩纷呈,会场座无虚席。会议特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张苏明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王伊龙教授作为本次的大会主席,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杨洪军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孟霞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高颖教授作为大会讲者分别从基础研究、循证医学、专家共识三个角度对疏血通注射液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了学术汇报。


基础研究——基于整合组学的中药抗脑缺血分子机制研究

汇报人:杨洪军教授

 

中成药是我国临床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药物的基础研究如何加速成果转化、应用于临床是值得一个深思的问题。杨洪军教授认为,借助整合组学这种新模式,将成为一种有效手段。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杨洪军研究员团队承担了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专项课题,在药效学研究明确疏血通干预急性缺血性卒中存在量效-时效关系的前提下,进行了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多组学研究,其中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数据完美融合,发现临床等效剂量疏血通在缺血再灌注后15分钟给药,6小时后可激活HIF-1(缺氧诱导因子)α信号通路,进而激活PI3K-AKT和MAPK通路,形成抗氧化应激,抗炎,促新生血管形成和脑细胞保护等综合效应。阐释了疏血通多靶点,多通路调节干预急性期脑梗死的作用机制。

 

循证医学——缺血性卒中循证医学评价及SPACE项目进展

汇报人:孟霞教授

 

栓塞性卒中占所有缺血性卒中75%,具有复发率高、预后差、治疗困难的特点,因此,有效治疗方案仍在探索中。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疏血通注射液用于预防急性栓塞性卒中复发的研究(SPACE研究)正在进行中,孟霞教授汇报了该研究的最新进展。

SPACE研究采用在指南标准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来评估治疗对于减少急性栓塞性卒中患者10d症状性或无症状性新发脑梗死的疗效为目的随机双盲、平行安慰剂对照、多中心研究。该研究方案设计历经2年,采用国际标准,从86家优秀医学中心招募2441例患者。目前研究进展良好,已完成最后一例受试者入组,下一步将进行多轮质询及受试者随访工作。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该研究终点事件的影像学判断将采用人工多层判断与人工智能(BIOMIND)相结合的形式,避免错误。让我们共同期待SPACE研究结果的公布!

 

中医药治疗中风病临床定位与评价

汇报人:高颖教授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所在,中医是治疗卒中的重要手段。高颖教授认为,中医在治疗卒中时,应做到“两个结合”,即整体性与个体性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疾病的病理状态是不断变化的,证候也在不断动态演变,因此应保证方药与证候的一致性,治疗原则在不同的阶段应有所偏重。急性期以祛邪为主,此时风、火、痰是疾病早期的证候要素,变化迅速,而发病第6~8天是卒中证候变化的重要拐点;在恢复期则以扶正祛邪并重,后遗症期则应注意扶正固本。活血化瘀、益气活血、化痰通腑、清热解毒、醒脑开窍是中医治疗卒中的主要辨治方法,而疏血通注射液则是活血化瘀法的重要代表中药制剂。

为更好的服务临床医师,指导药物的合理安全使用,中华中医药学会委托内科分会组织多学科专家编写了《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采用指南编写方法,围绕临床关键问题:辩证施治、适应证、启动时点、最佳疗程及合并用药等问题,将专家意见与综述结合夹叙夹议的方式,创新共识编写的体例,指导临床用药。


疏血通注射液上市二十余年来,作为临床一线用药,其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有良好的临床价值。董事长李振国先生曾提到:要将“疏血通注射液”树立成中药注射剂的标杆。如今,疏血通注射液从基础到临床及上市后全证据链正在加速补充完善,无论是上市后再评价还是循证医学研究,都走在了中药注射剂研究的前列,疏血通必将成为中药注射剂的典范。